單元名稱

內容

二堂

高機動性閃燈運用內建、外接機頂閃燈操作、直打、跳燈、燈頭角度控制、遮光、閃燈支架、離機線運用、遙控閃燈同步、閃燈TTL模式、M模式、柔光

教室

閃燈作品觀摩

人像

婚紗

婚禮紀錄

活動紀錄

團體照

人文寫實

風景

生態微距

商品

閃燈結構介紹

詳說明書

SB 900

EX 580 II

 

閃燈GN值--說明書會標稱,GN=鏡頭光圈值*拍攝距離(ISO 100、固定焦段)

 

現場光及閃燈光之調和

現場光--與相機 ISO、光圈、快門有關

閃光燈--與相機 ISO、光圈、有關,與快門長短無關,但閃燈有最高同步快門時間限制(1/200、1/250)

 

室內調和現場光

室內有3M左右高的白色天花板、愈高將增加光線行經路徑、閃燈出力需增加

相機使用M模式,先根據相機測光指示,依據背景光需求減少曝光

閃光燈使用TTL模式,

閃光燈使用M模式,

閃光燈使用TTL模式跳燈,向上900、750、450、向左、向右

 

 

室外壓光

人物背對光源(天空)、此時人物成剪影狀態

相機使用M模式,先根據相機測光指示,依據背景光需求減少曝光

背景光很強時,須先調整ISO值至最低(通常為100),快門值調整至最高同步快門值(通常為1/250秒),最後再根據相機測光指示調整光圈值,大晴天通常在 F11以下甚至F22

若要維持較大光圈值,則需加減光鏡

閃燈使用M模式,通常為離機使用,閃燈須盡量靠近主體,背景光愈亮、相機光圈值愈小、閃燈須以較大出力才有作用

 

 

高機動性閃燈運用—機身閃燈皆在手邊,適合活動紀錄照,簡易補光,閃燈可離機但是仍是手持,或置於閃燈架上

 

內建閃燈操作

GN值很低,約12(ISO 100)

TTL

M

使用廣角鏡易檔到餒閃光源造成陰影

無法控制光源方向

外接機頂 閃燈操作

 

直打

 

--光源最強、陰影最重

近處較亮、愈遠光線愈不足,分布不均勻

 

 

跳燈--利用空間內天花板或牆面製造大面積漫射光

 

  1. 利用天花板及牆面 ,注意天花板顏色,非白色會讓閃光變色而產生色偏,黑色天花將吸收掉閃光,反射去的光線嚴重不足

  2. 注意天花板高度,以2.5-3公尺為最佳,再高將會失光愈來愈嚴重

  3. 廣角宜拉出擴散片,讓閃燈光線分布更廣

  4. 拉出反光板可補充一些正面光,拍人像時增加眼神光

  5. 無天花板及牆面時(室外、挑高、深色天花板),燈頭垂直朝上無意義,若燈頭稍往上可讓閃燈光線較均勻,亦可配合較大反光板使用

  6. 不吃現場光,機身M模式,光圈小於f/2.8,快門1/200",ISO 100(或縮小光圈、放大 ISO)即拍不出室內環境光

  7. 調整燈頭角度 TTL直打 45度  60度 75度 90度 (有刻度顯示),燈頭水平轉180後可將燈頭朝後上方,檢視跳燈效果必要時加減閃燈EV值補償。

  8. 使用閃燈M模式,從直打開始設定,調整閃燈輸出,調整至不過曝後固定,再調整燈頭角度,檢視各角度跳燈失光情形。

  9. 吃現場光,機身M模式,光圈f/2.8,快門1/30",ISO 400,視室內照明亮度,可依相機測光再加減EV值(非EV值補償,是加減光圈或快門值)

  10. 若背景光仍不足只能再調ISO值,因最大光圈是固定的,過慢快門影像易搖晃,但ISO值愈高雜訊愈明顯,中階機ISO800,高階機可至ISO3200,可工作ISO值隨各廠牌技術更新不斷提高。

  11. 吃現場光,重複8、9步驟

  12. 檢視色調,主體及背景

 

燈頭角度控制

垂直調整  直接閃燈與間接閃燈之比例

水平調整  閃燈光源側方向

 

遮光--限制閃光燈照射範圍,有四葉遮片可選購,亦可DIY

 

閃燈支架--通常搭配離機線或遙控模組

 

離機線運用

 

遙控閃燈同步

 

閃燈TTL模式、M模式、柔光

 

背景遇鏡面及玻璃(易反光)之處理

入射角等於反射角原理,閃燈的照射路徑不會反射回鏡頭即可避免

有時因刻意迴避反射光線,造成閃燈打光不均勻

翻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