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D-R:可錄光碟(Compact
Disc-Recordable;CD-R),意思就是「可錄寫」的CD。不過,CD-R只可以寫一次,可作多次錄寫的CD,叫作CD-RW。
早期的CD-R用銀作塗層,容量只有650MB。後來推出保存期更長、用金作塗層的CD-R。不過由於後來金的價格不斷上漲,使生產商想盡辦法製作塗層更薄的碟片。
後來有機化學技術的進展,使CD-R可以無需採用金或銀作塗層,CD-R的價格不斷下降,而且使較高容量的CD-R(700MB)生產更划算。現時(2009年)在香港,一般牌子的CD-R只需要大約1港元就可以買到,使CD-R變得極為普遍。
CD-RW(Compact
Disc ReWritable;CD-RW),意思是「可重複錄寫」的CD。CD-RW可作多次錄寫,只可作單次錄寫的CD,叫作CD-R。CD-RW的記錄層是一種「相變合金」跟CD-R中的「染色聚合體」不同。在一片新的CD-RW中相變合金以一種高反光性晶體形式存在,當紅光高功率鐳射光束對相變合金加熱,被加熱的部分便會變得黯淡無光,這就相當於一般光碟上的微坑。如果再次用紅光高功率的鐳射加熱相變合金,它又會變回晶體,這樣就可以再次寫入資料,這無形中提升了存儲備份的使用價值,但由於材料的特性關係,所以其改變次數有所限制,大約在一千次左右,以後期對鐳射光的反射率只有15﹪遠低於CD-R的65﹪,在此情況下只有使用MultiRead功能的光碟機才能正常讀取。
DVD-RW,是可重寫光碟的一種,其儲存容量達4.7GB,與DVD-R相同。該格式由先鋒公司於1999年11月開發,並通過DVD論壇認證。相對於DVD-RAM不同的是,DVD-RW可使用於所有的DVD播放機上,而DVD-RAM僅可以使用於少數的日系DVD播放機上。
藍光光碟(Blu-ray
Disc,簡稱BD)是DVD之後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一,用以儲存高品質的影音以及高容量的資料儲存。須注意的是「藍光光碟」此一稱謂並非本產品的官方正式中文名稱,而是容易記住的非官方名稱,其沒有正式中文名稱。
藍光光碟是由SONY及松下電器等企業組成的「藍光光碟聯盟」(Blu-ray
Disc Association:BDA)策劃的次世代光碟規格,並以SONY為首於2006年開始全面推動相關產品。
藍光光碟的命名是由於其採用波長405奈米的藍色雷射光束來進行讀寫操作(DVD採用650奈米波長的紅光讀寫器,CD則是採用780奈米波長的紅外線)。藍光光碟的英文名稱不使用「Blue-ray」的原因,是「Blue-ray
Disc」這個詞在歐美地區流於通俗、口語化,並具有說明性意義,於是不能構成註冊商標申請的許可,因此藍光光碟聯盟去掉英文字e來完成商標註冊。
2008年2月19日,隨著HD DVD領導者東芝宣佈在3月底結束所有HD
DVD相關業務,持續多年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爭正式劃上句號,最終由SONY主導的藍光光碟勝出。
媒體播放程式
可以播放影片檔、聲音檔、影像檔、CD光碟、DVD光碟
常用播放程式有
Windows Media Player

Media Player Classic - Home
Cinema

GOM Player

NERO燒錄程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