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元名稱

內容

第一週

相見歡、攝影史

師生自我介紹、課程導覽、攝影簡史、作品欣賞

教師、學員自我介紹、對課程期許

介紹科學城社區大學  http://www.s3c.com.tw/

介紹12週課程內容及學習目標

課程導覽

選出班代

製作通訊錄  姓名  電話  Email  Facebook  使用相機廠牌型號

劉春生老師 Email:adamfew6066@gmail.com

拍攝本班合照

用相機拍什麼:

紀念照、紀錄照、作品

  1. 家人 (表情、成長過程 )

  2. 出遊 (紀念照、到此一遊、個人、團體、全家福 、大頭貼)

  3. 活動 (場景、佈置、團體、個人特寫、道具 )

  4. 生態、動物、花卉、

  5. 風景 (山水、晨昏、水面倒影、溪瀑、星軌、特殊地形)

  6. 建築物、古蹟、廟宇、教堂

  7. 紀念物品 (平面可翻拍或掃描)

  8. 漂亮可愛的飾品、玩偶、家飾

  9. 美食佳餚

  10. 藝術創作

攝影簡史--摘自維基百科

早在十六世紀,藝術家們就利用照相暗盒(camera obscura)來記錄光影。這種早期的照相設備並不能產生出照片,它只是利用一個黑暗的屋子的一堵牆上的孔,將外面的景物投射到平面上。實際上,整個屋子就構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。而照相暗盒英文原文(camera obscura)的字面意思就是「黑暗的屋子」。

歷史上第一張攝影照片是在1826年由法國人 約瑟夫·尼塞福爾·尼埃普斯(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 1765-1833)在瀝青上拍攝完成的,但其沒有最終完善這一技術便去世;他的合伙人法國畫家 路易·雅克·芒戴·達蓋爾(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 1789-1851)在其成果基礎上發明了銀版攝影法,並於1839年8月由法國政府宣布獲得攝影術專利。現在的寶麗來相機仍使用著與銀版法類似的攝影方法。作為另一個重要的創始人,英國人威廉·亨利·福克斯·塔爾博特 (1800-1877)於1841年發表了 卡羅式照相法,由此產生了可被多次複製的底片,奠定了現代攝影負轉正的攝影工藝流程。

1914年,德國「徠茲」顯微鏡工場設計師奧斯卡·巴爾奈克嘗試製做使用電影膠片雙倍規格的(24×36毫米;135型)相機(電影片規格為18×24毫米),並於1924年開始銷售萊卡相機(Leica)。135規格日後成為最為普及的膠片規格,它大大縮小相機體積,使得攝影主流轉向紀實攝影,並迅速被大眾接受。

數位相機技術在20世紀中後期開始在特種領域進行研究,在上世紀末進入民用市場。1995年,柯達發布了消費型數位相機DC40,標誌著數位相機民用市場的啟動。隨著數位技術和網際網路應用的進步,攝影更深入的融入社會生活,數位音樂播放器,行動電話等數位化產品開始配備攝影功能,拍攝的圖片可以用彩信等方式無線傳播,攝影開始多元化發展。

 

 

 

尼爾皮斯 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  窗外的景色  照像製版作品 1827年

達蓋爾Louis Daguerre  巴黎聖堂大道  達蓋爾法  1839年

W. H. Talbot  開著的門  卡羅法  1843年

Adolphe Braun 碳粉法  約1865年

攝影簡史:摘自Photography--攝影x藝術的十堂必修課

FB相簿分享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zartliu/photos

按鍵說明

 

1. 日期時間、畫素、檔案格式

 

 

學習攝影的心態

 

短期目標--有單眼、類單眼或微單眼,想拍家人、花草、風景,跟著老師一步一腳印

企圖心--除了上課以外,也會買攝影書、上網搜尋資料、自己找拍照

有問題可提出討論,同學間相互研究

學到可自行駕馭攝影器材為止

攝影不是在比技術、比器材,並非好技術、好器材就一定可拍出好作品

 

可加入FB 網路攝影社團

本班:103春季科學城社大攝影之美初階班

風城攝影同好會

筑影攝影社

簡單藝術活動中心

 

 

學會光圈快門前拍攝注意事項

 

1. 如何判斷鏡頭是否清潔

2. 日期時間設定

3. 檔案格式及大小品質

4. 正確手持相機

5. 半按快門對焦

6. 善用曝光補償

7. 善用井字線構圖

8. 嘗試不同拍攝位置及改變鏡頭焦距 (伸縮鏡頭)

 

分組討論

 

每人提出一個最想問老師的問題(關於攝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