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單元名稱 |
內容 |
第三週 |
攝影原理
曝光模式 |
1. 光圈、快門、感光值、景深及計算
2. P、A、S、M、曝光補償、測光模式 瞭解攝影曝光要素瞭解各種曝光模式
3. 如何正確曝光 光圈、快門、感光值之作用
4. 活用各種曝光模式拍出正確曝光照片
|
校務及班務:
本班本季任務:拍攝竹塹城美景。
攝影三要素(快門光圈ISO值)、不同的曝光組合效果差異(P、A、S、M模式)。數位相片轉存及整理、ACDSee看圖程式。
DSLR數位單眼必學18招
攝影基本元素(快門光圈感光度焦距)
快門
1/8000~30"、B快門(自行控制)
 |
 |
 |
 |
增加曝光時間形成光的軌跡
2.9" f8 ISO100 |
曝光時間過長造成影像晃動
1/2" f32 ISO100 |
光線微弱造成曝光時間較長
220" f5.6 ISO100 |
光線微弱必須提高ISO提高快門速度
1/15" f4 ISO3200 |
光圈 F 1.8~F32
 |
 |
 |
 |
1/2 F2.8 iso100 |
3' F8 iso100 |
13'F16 iso100 |
30'F29 iso100 |
繞射現象 縮小光圈至105mm、F16以上,繞射現象隨光圈值愈大F22、F29愈顯著
 |
 |
 |
3" F8 iso100(100%放大,清晰度最佳) |
13"F16 iso100(100%放大,少許模糊) |
30"F29 iso100(100%放大,嚴重模糊) |
感光度ISO值
早期入門單眼 ISO 100~ISO 1600
增感 3200
目前入門單眼 ISO 100~ISO 6400
增感 12800、25600
目前高階單眼 ISO
100~ISO 6400 增感 12800、25600、51200、102400
 |
 |
 |
 |
iso100 |
iso100 400 |
iso 800 |
iso3200 |
_small.JPG) |
_small.JPG) |
_small.JPG) |
_small.JPG) |
iso100(原始檔) |
iso100 400(原始檔) |
iso 800(原始檔) |
iso3200(原始檔) |
焦距 10mm~500mm
|
|
|
|
10mm |
18mm |
50mm |
85mm |
|
|
|
|
105mm |
200mm |
350mm |
500mm |
數位相片拍攝資訊Exif檔,Opanda
IExif 2.0
-
快門 Shutter:感光元件曝光時間
,可聽聲音辨別速度(1/20秒以上),維基百科快門


聽聲音辨識快門
光圈Aperture :鏡頭孔徑大小,與進光量及景深有關
光圈


光圈數= 鏡頭焦距/光圈孔徑;常用的鏡頭的光圈數序列為
1, 1.4, 2, 2.8, 4, 5.6,
8, 11, 16, 22, 32, 45, 64,90,128


通過鏡頭到達感光底片或晶片的光的照度和光圈孔徑的平方成正比,和光圈數的平方成反比。光圈數序列中相鄰兩個光圈數的平方比為
1:2,因此,光圈環轉動一格,近光量相差一倍。
數位單眼專用鏡頭不一定會有光圈環,光圈大小由數位機身控制,且將一格光圈數再細分為1/3格,如 f 2.8與 f
4間就還有 f 3.2、f 3.5
 |
 |
有光圈環 |
無光圈環 |
感光度ISO值:感光元件感光的能力,ISO值愈高愈容易曝光
,但雜訊也相對增加
感光度,又稱為
ISO值,是衡量
底片對於
光的靈敏程度,由
敏感度測量學及測量數個數值來決定,最近已經被
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化。對於較不敏感的底片,需要
曝光更長的時間以達到跟較敏感底片相同的成像,因此通常被稱為慢速底片。高度敏感的底片因而稱為快速底片。以外和感光度密切相關的一個ISO系統是用來測量數位影像系統的敏感度。無論是數位或是底片攝影,為了減少曝光時間相對使用較高敏感度通常會導致影像品質降低(由於較粗的底片顆粒或是較高的影像雜訊或其他因素)。基本上,使用較高的感光度,照片的品質較差
,數位相機的ISO值表現亦同。
感光度
Nikon原廠解說
http://nikonasia-tc.custhelp.com/cgi-bin/nikonasia_tc.cfg/php/enduser/std_adp.php?p_faqid=6650
實例講解
不同光圈快門ISO值設定拍攝出的照片
相同畫面、固定ISO、調整光圈、快門的變化(使用光圈先決模式)
ISO值 |
光圈 |
快門 |
|
100 |
F/2 |
1/100" |
|
100 |
F/2.2 |
1/80" |
1/3格 |
100 |
F/2.5 |
1/60" |
1/3格 |
100 |
F/2.8 |
1/50" |
1/3格 |
100 |
F/3.2 |
1/40" |
1/3格 |
100 |
F/3.5 |
1/30" |
1/3格 |
100 |
F/4 |
1/25" |
1/3格 |
100 |
F/5.6 |
1/13" |
1格 |
100 |
F/8 |
1/6" |
1格 |
100 |
F/11 |
1/3" |
1格 |
100 |
F/16 |
1/1.6" |
1格 |
100 |
F/22 |
1.3" |
1格 |
100 |
F/32 |
2.5" |
1格 |
相同畫面、固定光圈、調整ISO、快門的變化(使用光圈先決模式)
光圈 |
ISO值 |
快門 |
|
F/8 |
100 |
1/40" |
|
F/8 |
125 |
1/50" |
1/3格 |
F/8 |
160 |
1/60" |
1/3格 |
F/8 |
200 |
1/80" |
1/3格 |
F/8 |
400 |
1/160" |
1格 |
F/8 |
800 |
1/320" |
1格 |
F/8 |
1600 |
1/640" |
1格 |
F/8 |
3200 |
1/1250" |
1格 |
景深控制
景深:呈現整張照片主體與背景細節的程度,主體與背景(客體)皆清晰表示有較深的景深,主體清晰而背景(客體)模糊則有較淺的景深。
圖片
景深( Depth of Field )的迷思(數位視野DCView)
控制景深要件
-
光圈值:光圈愈大(數值愈小,如F1.8
F2.8)景深愈淺,;光圈愈小(數值愈大,如F24、F32),景深愈深。
-
焦距:焦距愈長景深愈淺。
-
相機至主體的距離:距離愈近,景深愈淺。
-
感光元件片幅:影響等效焦距,片幅愈小,等效焦距愈長。
景深計算
-
http://web.tnnua.edu.tw/~g910706/depth.htm(中文)
-
http://www.dofmaster.com/dofjs.html(英文)
-
軟體下載
DSC景深的計算原理

Lens diameter光圈直徑
= D
focal length 焦距
= f
CCD Pixel pitch成像模糊圈
= a
FNO光圈值
= FN
= f(焦距) /
D(光圈直徑)
a/D = (Lin-Li)/Lin = (Lin-Lif)/Lif = Li/Lif = (D+a)/D
so Lif = (D/(D+a))Li-----(1)
Li/Lin = (D-a)/D
Lin = D/(D-a)*Li-----(2)
1/f = (1/Lin)+(1/Lon) = (1/Li)+(1/Lof)-----(3)
Li = Lof/(Lo-f)
由(3)代入(1)&(2)
Lif = (D/(D+a))*((Lo*f)/(Lo-f))
Lin = (D/(D-a))*((Lo*f)/(Lo-f))
Lon = (Lin*f)/(Lin-f) =
((D/(D-a))*((Lo*f/(Lo-f))*f))/((D/(D-a))*((Lo*f/(Lo-f))+f))
so Lon = (D*Lo*f)/(Df-af+aLo)≒(D*Lo*f)/Df+aLo
因為a值非常小所以可以當成0
Lof = (Lif*f)/(Lif-f) =
((D/(D-a))*((Lo*f/(Lo-f))*f))/((D/(D-a))*((Lo*f/(Lo-f))-f))
so Lof = (D*Lo*f)/(Df-af-aLo)≒(D*Lo*f)/Df-aLo
因為a值非常小所以可以當成0
所以景深 = Lof - Lon = (2*a*D*f*Lo2)/((D*f)2-(a*Lo)2)
Fixed focus system : 景深=∞
,and the nearest shot range Lon
≧
Lo_near
f4/FN2-a2*Lo2
= 0
Lo = f2/a*FN
Lon = (D*f*Lo)/((D*f)+(a*Lo))
Lon = ((f2/FN)*(f2/aFN))/((f2/FN)+(f2/FN))=(f4/aFN2)/(2f2/FN)=f2/(2aFN)
所以f2/(2aFN)≧Lo_near
[http://old.photosharp.com.tw/bottom-camera.htm]
超焦距
攝影術語。當
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,從超焦距到無窮遠這段距離內的物體,在相片上都清晰,而近於超焦距的物體都模糊不清。換句話說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,
景深是從超焦距到無窮遠。
從1933年開始,萊卡將超焦距尺刻印在鏡頭上,此後大部分各廠家出產的鏡頭或照相機,都有超焦距刻度。見圖一,將無窮遠對準箭頭(將鏡頭對焦在無窮遠),這時f8對準10米,這裡10米就是這個鏡頭在f8時的超焦距;用這枚鏡頭拍照,如將鏡頭對焦在無窮遠,用f8光圈,那麼從10米以外直到無窮遠的物體,在相片上保證清晰。如嫌景深不夠,可以收小光圈,例如用f16,則超焦距=5米,景深從5米到無窮遠。
白平衡設定:
不同光源(色溫)拍攝出照片的色調
白熾燈3000K 螢光燈4200K 陽光5200K
陰天6000K 陰影8000K
自訂白平衡
ACDSee看圖程式下載
攝影活動流程:
|
一般數位相機(DC) |
數位單眼相機(DSLR) |
出門前準備 |
-
檢查是否安裝記憶卡及容量是否足夠
-
開啟電源、鏡頭蓋、檢查鏡頭是否乾淨(小DC的鏡頭是否乾淨常被忽略),可使用拭鏡筆擦拭
-
檢查相機電池電量是否足夠?是否該帶備用電池及充電器
-
清潔工具
|
-
檢查是否安裝記憶卡及容量是否足夠
-
開啟電源、鏡頭蓋、檢查鏡頭是否乾淨
-
檢查相機電池電量是否足夠?是否該帶備用電池及充電器
-
需要使用的鏡頭
-
三腳架、單腳架
-
外接閃光燈及電池
-
清潔工具
-
濾鏡(偏光鏡、減光鏡、漸層減光鏡)--拍攝風景主題
-
垂直把手、閃燈支架、柔光罩、閃燈同步線、閃燈遙控模組、濾光片--婚禮流程
-
雨衣、飲水
-
備用機身、閃光燈
-
鋁梯或摺疊椅
|
拍攝前 |
-
基本設定 (日期時間、圖檔格式、畫素大小
、影像品質)
-
設定正確的日期時間對風景照、記錄照有較大的意義
-
視曝光時間長短、固定畫面,決定是否須安裝三腳架(小DC也可以安裝腳架拍夜景)
|
-
基本設定 (日期時間、圖檔格式、畫素大小
、影像品質)
-
設定正確的日期時間對風景照、記錄照有較大的意義
-
拍攝RAW檔可保留較大後製空間
-
視曝光時間長短、固定畫面,決定是否須安裝三腳架
、快門線、遙控器
|
拍攝中 |
-
觀察場景、決定拍攝主題
-
選用合的鏡頭、焦段
-
觀察現場光源 (順光、逆光、側光、斜逆光 )
-
設定白平衡 (Auto, 陽光, 陰天, 陰影,
螢光燈, 鎢絲燈, 自訂白平衡 )
-
設定 ISO值 (ISO值愈高感光度愈大、雜訊愈大)
-
設定測光模式
矩陣式、中央加權、點測光
-
決定拍攝
場景模式模式(人像、夜景、夜間人像等、部分DC有 P、A、S、M功能
-
設定直拍、自拍器
-
決定構圖
-
對主體半按快門對焦後,保持半按快門重新構圖、
-
決定是否需閃光燈補光,閃光燈輸出調整
-
試拍
-
檢視試拍畫面、調整後重拍 (
曝光不足時須調整加閃光燈或調高ISO值或曝光補償(EV值 )
-
改變拍攝位置、調整構圖拍攝其他畫面 ( 改變人的位置姿勢表情 )
|
-
觀察場景、決定拍攝主題
-
選用合的鏡頭、焦段
-
觀察現場光源 (順光、逆光、側光、斜逆光 )
-
設定白平衡 (Auto, 陽光, 陰天, 陰影,
螢光燈, 鎢絲燈, 色溫, 自訂白平衡 )
-
設定 ISO值 (ISO值愈高感光度愈大、雜訊愈大)
-
設定測光模式
矩陣式、中央加權、點測光
-
設定對焦模式 自動、單點、連續
-
決定拍攝模式 (Auto、 P、A、S、M、場景模式、)
-
設定直拍、延遲、遙控、延遲遙控、快門線
-
決定構圖
-
選擇對焦點、對焦、測光 (半按快門)
-
由觀景窗顯示之曝光指示調整曝光
值,設定光圈值及快門值
-
決定是否需閃燈補光、反光板補光
-
景深 (調整光圈值、大光圈→淺景深
,視鏡頭最大光圈值而定)
-
試拍
-
檢視試拍畫面、調整後重拍 (
曝光不足時須調整加閃光燈或調高ISO值或放慢快門、放大光圈值 )
-
改變拍攝位置、調整構圖拍攝其他畫面 ( 改變人的位置姿勢表情 )
|
拍攝後 |
- 攝影器材保養、鏡頭擦拭、放置防潮箱
-
自相機取出記憶卡接上讀卡機(PC、NB有內建),或相機接上USB傳輸線,並連接至電腦
-
選擇磁碟→建立資料夾,年、月、日、相片主題,分層建立
-
自記憶卡"複製"原始檔案(建議不要直接剪下貼上)→貼上在建立的資料夾內
-
製作另一個備份到另一個硬碟上,或如果有即時備份系統就更省事了
-
確認已在二處硬碟備分後才可刪除記憶卡檔案
-
開啟圖檔管理程式
-
篩選照片,可標示評等,重複、拍攝不成功的照片可直接刪除
-
製作網路相簿、Email郵寄、上傳Facebook
|
拍攝好照片的基本條件:
-
主題明確
-
對焦清晰
-
曝光適中(近乎眼見、個人喜好、氛圍)
-
畫面協調(構圖、背景處理)
-
紀錄完整、內容豐富(記錄照)
照片拍不清楚的原因探討
光線不足 陰天、室內燈光不足,快門速度慢,手持相機易振動,通常慢於1/30"就容易手振導致模糊
對焦不準確
鏡頭髒、造成有霧的現象
拍攝主體在運動,曝光期間移動的路徑會在照片中顯示
光圈縮小至F20以下會產生繞射效應,會讓銳利度減少,但不嚴重
P、A、S、M、曝光補償、測光模式

P
程式自動 相機自動測光決定快門值、光圈值、可撥動轉盤改變快門值、光圈值組合,曝光不變
,但須在光圈及快門可調範圍內
A(Av) 光圈先決
設定光圈值、相機測光決定快門值(在可調快門值範圍內、可設定18EV值),配合EV值調整
S(Tv) 快門先決
設定快門值、相機測光決定光圈值(在可調光圈值範圍內、視鏡頭而定
,F2.8~F32可設定7EV值),超出範圍將拍攝出不正確光
M
全手動 光圈值與快門值隨心所欲設置(受鏡頭光圈值範圍限制),觀景窗內有曝光指示尺可參考
使用P模式Auto模式的差別:
使用P、A、S、M模式
,ISO值、白平衡、閃光燈須自行設定
Auto
全自動
相機自動測光、ISO值、白平衡、閃光燈均由相機設定
以Nikon相機為例












曝光補償 EV值
根據相機自動測光的拍攝結果檢視是否做曝光增減,1EV值表示1格(1級)


實際操作 |
1. 固定ISO值,改變光圈與快門的組合得到正確曝光
2. 大光圈有淺景深效應,可提高快門速度,對焦位置須準確清晰,較小光圈合焦範圍較大,但過小的光圈F22以上繞射現象顯著
3. 提高ISO值相片雜訊會跟著提高,找到可容忍雜訊的ISO值
4. 拍攝人像:將人置於構圖線上,黃金構圖點及對焦位置落在眼睛上,拍出眼神銳利的人像
5. 手持相機的快門極限,焦距倒數為快門速度的最大值,例如用200mm焦距拍攝的快門速度需求為小於1/200秒(未加防手震、焦距為換算成135相機)
6. 拍攝小物品5cm~15cm |